深夜,安徽省五河县公安局大新派出所灯火如炬。所长刘帅正带着徒弟吴珩对当前办理的一起案件开展深入研判。从入警初的生涩懵懂到如今的熟练稳健,看着眼前说起案情滔滔不绝的吴珩,刘帅深感欣慰。
“点燃一颗火种,守护一方平安。”这是五河县公安局通过推行“警师制”,推动公安事业薪火相传的一个生动缩影。面对新时代公安工作对专业化、实战化人才的迫切需求,五河县公安局立足长远,将队伍建设置于核心位置,于2023年创新构建并全面推行“警师制”,着力推动人才梯队建设、破解新警成长瓶颈。两年来,一条以精准传承为核心的新警成长“快车道”在五河警营铺就而成。
制度牵引,精准匹配育新苗
五河县公安局将“警师制”定位为系统性人才培育工程,出台《“警师制”工作实施方案》,坚持“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善于传授”的遴选标准,严把警师“入口关”。与此同时,通过“双向选择+组织统筹”的科学匹配机制,深度考量新警个体特质、能力短板与警师专业特长、实战经验,力求在专业领域、性格特质、能力结构上实现最优组合,为“传帮带”奠定坚实根基。
“颁发聘书、结对上岗、实战砺兵,‘警师制’目标明确、责任清晰,让新警在师父的带动下,在实战中有长足的成长和进步。”五河县公安局政工室主任王鼎介绍。2023年,刑侦大队作为“试验田”,首批10对师徒庄严结对。
工作中,刑侦大队创新“同步执勤、同步处警、同步办案”的沉浸式带教模式,让新警深度嵌入案件侦办全链条。在师父们手把手的指导下,青年民警迅速跨越理论与实践鸿沟,加速完成从警校生向实战尖兵的蜕变。两年过去,曾经的10名新警如今已有6人独当一面担任专案主办人,4人荣膺县级“办案能手”。
全域覆盖,星火传承提效能
在刑侦大队试点取得显著成效后,五河县公安局将“警师制”推广至全局各警种。从社区警务的“绣花功夫”,到窗口服务的规范高效,再到技术侦查的创新应用,全局累计结成60余对师徒,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接力传承着经验与担当。
在侦办一起网络诈骗案件中,民警王少瑾将科技特长与师父传授的实战经验结合,运用智能算法精准锁定嫌疑人,最终师徒合力速破案件。“师父所授,不仅是技艺,更是警魂。”王少瑾道出“警师制”的精髓。
大新派出所所长刘帅将接处警规范、调解艺术、办案铁律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吴珩,他笃信:“传艺更传魂,执法的温度就是警察在百姓心中的刻度。”城关派出所民警杨其勇传授徒弟吴硕群众工作真经:“入户走访,家常入手,‘你们’变‘咱们’,心就近了。”
通过一系列精准滴灌式的传承,五河县公安局各警种专业能力整体提升,形成“老带新、新促老”的良性循环。
机制护航,激发动力促成才
为确保“警师制”行稳致远,五河县公安局创新建立“同步学习、捆绑考核、全程监护”机制,将师徒履职表现纳入绩效,定期评选表彰“金牌警师”与“成长之星”,通过构建长效机制为队伍建设注入活力。
与此同时,强化党员警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行“案例教学+跟班作业”模式,辅以定期考核与工作纪实。并将师徒帮教深度融入爱警暖警工程,密切关注新警思想动态与生活困难,营造“严管厚爱”的浓厚氛围,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新警的归属感,激发内生动力。
“‘传’的是经验本领,‘帮’的是成长跨越,‘带’的是铁血警魂。‘警师制’精准破解了新警成长衔接难题,为新警铺设了助力成长的‘快车道’,为骨干民警搭建了价值实现的‘新舞台’,更为公安事业的永续发展构筑了坚实的人才梯队。”王鼎说。2025年,11名怀揣理想的新警在庄严的拜师仪式中踏上征程,续写五河公安薪火相传的时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