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警徽熠熠闪烁 助力亲人团圆


无数次的查询联系,日夜不停的核实寻找……安徽民警用不懈的坚持与努力,让失散数十年的亲人团圆的希望屡屡变为现实。近期,安徽公安机关开展“团圆行动”,帮助失散多年的亲人团聚,用实际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 20年前被拐 今朝重获团圆 7月27日下午,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举行认亲直播活动,在千万网友的共同见证下,谭某荣夫妇与失散20年的儿子谭某科(现名王某伟)终于相见。见面的那一刻,谭某荣夫妇释放了心中压抑20年的思念,喜极而泣。广大网友纷纷在评论区为这一家子的团圆送来祝福。 2001年1月,重庆市万州区瀼渡镇村民陈某碧带着4岁的儿子谭某科到山东打工,在一天进城赶集置办年货时,谭某科走失被拐。谭某科被拐后,母亲陈某碧觉得自己无颜面对丈夫谭某荣,便再也没有与丈夫相见,一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从此变得支离破碎。 之后,陈某碧四处务工,寻找儿子谭某科,但均未果。其丈夫谭某荣在知晓儿子被拐后,也先后前往重庆、四川、山东等地边打工边查找儿子下落。夫妻双方异地相隔,为了共同的目标四处漂泊。 2021年1月,谭某荣夫妇了解到近年来有人通过DNA比对找到走失多年的孩子,便抱着一丝希望到当地公安机关寻求帮助,重庆市万州区公安局在接到求助后,登记了谭某科失踪被拐信息,采集了谭某荣、陈某碧两人血样并录入DNA打拐数据库。 谭某科在山东被拐后,被养父王某进从人贩手中买至潜山市,起名为王某伟,后王某伟一直在潜山市余井镇跟随养父母(目前均已离世)生活,王某伟成年后便外出务工,先后从事厨师、服务员等工作。 6月16日,潜山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接到安庆市刑警支队通报,称刑侦大队前期工作中采集的潜山市余井镇王某伟的血样DNA与重庆市万州区谭某荣夫妇的血样DNA高度一致。获此情况后,潜山市公安局高度重视,立即指派专人前往王某伟工作地湖南省长沙市进行核查,采集王某伟的血样信息。经安徽、重庆两地警方通力协作,再次复核谭某荣、陈某碧、王某伟三人DNA血样,通过进一步调查,最终确认王某伟就是当年失踪被拐的谭某科。 7月27日,在公安部刑侦局统一安排下,潜山市公安局护送陪同谭某科前往宣城市旌德县参加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认亲直播活动,其父母也在重庆警方的陪同下来到现场,最终被拐20年的谭某荣一家人成功认亲、重获团圆。 活动现场,谭某荣一家人向两地警方表达了真挚的谢意,并送上锦旗,网友们纷纷点赞。(储晋) 亲人失联半世纪 63年终相见 近日,来自江苏南京的花甲老人苗永康在安徽和县警方不懈努力下,寻回了失散半个多世纪的亲人。这也是全国至今为止失散最长时间并通过DNA技术寻亲成功的案件。 “通过DNA比对,您的家人应该是找到了,在白桥镇红旗村。”接到这通电话后,苗永康便一直有些紧张。小时户口本上父母与自己籍贯的出入,让他意识到,自己可能是被收养的。“当时就想,无论如何,要找回自己的家。”考虑到养父母的感受,他寻根的愿望一直埋在心底,直到养母离世,才鼓起勇气重回家乡,寻找失散63年之久的亲人。 2013年,苗永康在爱人的陪伴下来到和县,找到时任和县电视台《第七天》栏目主持人的刘琴。那段时间,刘琴通过电视节目,帮了不少人重新寻回失散亲人。根据户籍档案中简单的线索,刘琴带着他们到当地民政局、地方志办公室、历阳镇问了个遍,都没有得到明确线索。一根线,似乎就这么断了。 今年5月,刘琴在无意间看到一则关于通过DNA技术寻亲成功的新闻。她当下一惊,想起苗永康的事,便打电话联系到当地公安局刑侦大队教导员高友兵,询问是否有可能。她了解到,2013年,高友兵所带领的刑侦队伍建立了一所DNA实验室,并用三年时间建立起本地DNA打拐样本库。高友兵当即承应下来帮助寻找。苗永康的寻亲之路,重新看到了希望。 取血样、处理、提取DNA、比对分析……通过一系列程序,事情终于有了进展。“我们从打拐系统100余条比中结果中,筛选出了5条重要信息,并根据这5条线索展开寻找。”和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室民警韩杰介绍道。 7月13日,刘琴、高友兵等人带着从南京赶来的苗永康,前往线索所指的和县白桥镇红旗村询问,在当地派出所民警和社区的帮助下,终于如愿寻得自己的三个兄弟姐妹。一家人见面后相拥而泣。哥哥孙礼潮激动地说:“母亲日夜思念你,我们去找了你好多次都没找到。这下,你终于回来了!” 从帮着寻找线索,到在网上帮忙发布寻亲视频,刘琴目睹了整个过程,终于让故事圆满了起来:“叶落归根。一段阻隔了63年的亲情重又连接,真的很令人感动。” “这是我们政法系统教育整顿后,为民办事的又一举措。今后,我们将继续竭尽所能,帮助更多类似情况的群众实现‘团圆’。”高友兵说道。(郭彤彤) 跨越千里寻子 今日终于圆梦 “非常感谢宿州警察的倾情帮助,让我们和女儿跨越30年再次相见。”7月29日上午11时许,来自浙江省的陈某和崔某夫妻二人紧紧握住宿州市公安局埇桥分局北关派出所民警的手,不停地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7月28日,陈某夫妻俩从浙江省仙居县风尘仆仆赶到北关派出所寻求帮助。见二人面露难色,心事重重,值班民警将他们引导到接待室,热情接待,耐心询问。经沟通交流得知,原来夫妻二人是到宿州寻亲的,三十年前,两人在宿州务工时,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抚养,将刚出生一个月的女儿送给宿州人牛某某收养,在八十年代通讯非常落后的情况下,头2年通过书信的方式彼此联系,并每个月寄去抚养费20元,后来因各种原因双方失去了联系。 “这些年孩子过得好不好”一直是二人心头的牵挂,夫妻两人决定凭着仅存的一点信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北关派出所,希望通过民警的帮助,能够找到从小被抱养的女儿。了解情况后,民警一面安抚夫妻二人的情绪,一面通过查询成功找到了牛某某。牛某某称,后来因为家庭情况也出现困难,便将孩子送给张某某抚养。随后,民警又立即马不停蹄联系到张某某,经确认,张某某家的女儿思思(化名)就是陈某夫妻俩的女儿,现在在高新区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了解情况后,夫妻二人激动万分,喜极而涕。 7月29日上午,民警驱车带着夫妇俩人前往高新区,见到了阔别30年未见的女儿,两人不禁相拥而泣。夫妻二人看到女儿在这里生活工作都非常稳定,牵挂30年的心事终于放下。(张凯 张成茜) 时空跨越60年 民警助力终团圆 “没想到还能在60年后找到分开多年的家人,多亏了民警同志的鼎力相助,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了……” 7月20日上午,肥西县77岁的老党员袁老带领家中亲戚来到当涂县公安局护河派出所,期待着与失散60年的亲人再次相聚。 这个跨越百公里的寻亲故事,还得从一封求助信开始讲起。今年6月中下旬,护河派出所户籍室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信中介绍,60年前自己的亲人外出谋生后便失去了联系,依稀记得亲人离开时曾说过一个地址是护河镇护新路。想到自己年事已高,老人寻亲的愿望变得越来越迫切,希望能够家谱完整,于是想到向公安机关求助。 护河派出所户籍室接到了袁老的来信后,主动与袁老取得联系,耐心询问其当年与亲人分开的情节,鼓励老人一家人坚定信心,公安机关一定会尽力帮他找到失散的亲人。 根据老人提供的线索,户籍民警在派出所经验丰富的老辅警的帮助下,立即确定寻找范围是在护驾墩居委会,随即便来到居委会寻找袁姓人家。经过多方走访,终于找到了信中提到的失联亲人及其后人。护河派出所民警立即联系袁老,向他报告这个好消息,袁老激动万分。 漫漫寻亲路,终得团圆时。7月20日上午,袁老天不亮便带领几个亲戚一同赶到当涂县护河镇,在护河派出所民警帮助下与失散60年的亲人相聚,那一刻,他们激动不已。(陈荣 卫学超) 母女阔别24年 终于相认团聚 “我心里这么多年的一件事情终于放下来了。”严某英在见到失去联络20多年的母亲周某荣后哭着说道。7月24日上午,阔别24年未见的母女四人在霍邱县龙潭镇相认。 原住金寨县吴家店镇的周某荣今年已经75岁了,24年前周某荣离开家的时候,大女儿严某英、二女儿杨某枝刚刚结婚,三女儿杨某英还年幼。母女四人见面确认后,相拥而泣,互相诉说着多年来寻找对方的艰辛。 今年4月,杨某英来到金寨县公安局白塔畈派出所报警称:其母亲周某荣20多年前离家,这么多年一直杳无音信,听别人说母亲现在可能在白塔畈,想请派出所帮忙找一下。民警当场为杨某英查找,并没有找到符合的信息。民警留下了杨某英的联系方式并且一直保持联系。7月21日,民警通过研判发现,霍邱县龙潭镇居民周某荣可能是杨某英的母亲,杨某英辨认照片后,认出这就是她多年失去联络的母亲。民警随即与霍邱县公安局龙潭派出所尹警官取得联系,尹警官得知这一消息后,表示立刻与村干部联系确认情况。通过与周某荣联系确认,她确实来自金寨,有3个女儿,信息基本吻合。 当白塔畈派出所民警将这一消息转达给杨某英时,杨某英激动不已,表示她们姐妹3人希望能尽快与母亲相见。民警与龙潭派出所联系协调,7月24日一早,白塔畈派出所民警陪同杨某英三姐妹一起来到龙潭派出所,周某荣已在派出所等候。进门之后,多年未见的母女相拥而泣,现在母亲的容貌和方言都发生了变化,大女儿严某英还不敢确认这就是失散多年的母亲。在交谈中周某荣依次说出3个女儿的小名、属相,大女儿严某英哭着点头,紧紧抱住了母亲,母女4人都沉浸在这久别重逢的喜悦中。 随后,民警陪同3个姐妹到周某荣在龙潭镇的住处,母女4人不停地感谢民警。周某荣准备了一桌团圆饭,在她们的盛情邀请下,民警也和她们一起吃了团圆饭,分享了她们亲人团聚的喜悦。(江长青 张茜) 女子离家30载 终于踏上回家路 近日,泗县公安局屏山派出所配合陕西黄陵警方找到了失散多年一名中年妇女,圆了其回家梦。 30多年前的一天下午,泗县屏山镇屏北村草孟庄村民孟某化在通往高集的路上捡到一名头发蓬乱,衣衫褴褛且精神不太正常的女子,不能正常语言交流。孟某化将带回家进行生活照顾,取名张某利。在孟某化及其家人的精心呵护下,该女子的精神状况逐渐好转,生活逐步能自理且能独立生活,于2000年与孟某化生育一子(后考上了大学),但与孟某化生活多年的她,始终不能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及家乡住址,故一直无法与娘家家人认亲团聚,成为她及其家人的终生遗憾。 今年6月初,陕西延安市黄陵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核查发现,居住在安徽泗县屏山镇屏北村草孟庄的一名张某利的DNA与延安市黄陵县当地一名涉嫌被拐卖妇女DNA高度匹配,屏山派出所民警先后两次配合陕西黄陵警方到屏北村草孟庄村民孟某化的家中核实情况,并做好团圆行动的回家认亲工作。 经过一番工作,张某利的爱人及其儿子全力支持张某利回家认祖归宗,当得知其老家还有一位年过八旬的老母亲健在时,她激动地热泪盈眶,连声感谢两地警方帮其找到了家,圆了她多年的梦。 7月12日,张某利在其儿子的陪同下带上泗县的“土特产”,踏上列车回老家认亲。(柏立席 刘雪松) 女儿失联15载 民警3天助团圆 “感谢派出所的民警同志,是你们的热心让我和失散15年的女儿团圆……”7月2日,怀宁县清河乡村民刘某夫妇专程来到怀宁县公安局清河派出所向民警表示感谢。 6月中旬,刘某夫妇来清河派出所求助。2006年正月其女儿刘某燕(时年21岁)因恋爱问题与父母发生争执,就与家人断了联系,至今音讯全无,求助警方查找。派出所民警热情接待了刘某夫妇,详细询问了刘某燕当年的失联情况,根据刘某提交了女儿一张旧照片,进行人像信息比对,下载相似人员照片供刘某夫妇及亲友辨认,确认不是刘某燕。 民警没有放弃,再次来刘某家中,让其家人仔细回忆当年刘某燕有关生活交往细节。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某提供一个重要线索,当年刘某燕与一名湖北籍退役军人谈过恋爱,民警分析判断刘某燕有可能已嫁到湖北省。 民警通过公安联网系统查询比对,发现湖北一名女性和刘某燕同名,且面部特征与刘某燕相似度很高,并有一个关联的手机号码。民警立即与此号码联系,经核查确认,该手机号码系刘某燕的丈夫湖北人李某。经联系李某证实,他妻子就是15年前刘某失联的女儿刘某燕。(刘观正 江亭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