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安徽
公安要闻  > 正文

【本网特稿】战“疫”警花别样红(三)

2020年03月09日 15:50     来源: 中国警察网    作者: 本网综合   
中国警察网 · 本网综合  |  2020-03-09 15:50

  面对疫情,安徽警营中的警花们用坚韧和无私传递着大爱与温暖,她们在疫情一线坚强守护,在工作岗位默默奉献,演绎着警察、妻子、母亲、女儿多种角色,成为抗击疫情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执勤日记:一声“谢谢”暖心头

  今天是我到隔离小区点封闭执勤的第4天,渐渐和街道工作人员熟络起来。可能都是女同志的缘故吧,我们之间说起话来反而更加亲近、没什么拘束。

  我执勤的10号楼有一例确诊患者,2月底单元楼便进入了全封闭状态,门上的铁链、拉起的警戒线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我,疫情当前,马虎不得。时间久了,我对住户也有了些许了解:203是一对新婚小夫妻、301有一位刚刚生产完还在坐月子的妈妈、602有一个70多岁的老爷爷独居……

  

  因为封闭隔离,我和街道的李姐每天还需要上门送菜。这不,时针刚过4点,运送物资的面包车就开到了小区门口,里面放着芹菜、猪肉、大米、胡萝卜和土豆,一袋一袋码得整整齐齐。27层,98户,286个人,一袋对应一户,准确无误。清点完毕,我和李姐穿起防护服、带起护目镜、口罩、手套和鞋套,开始了送菜之旅。

  作为所里的小内勤,平日打交道的都是些台账报表,猛地一下接处现场,心里还真有点打鼓。好在李姐看出了我的担忧:“小王芮,别怕,只要防护到位就行,你站在我身后。”推着小推车来到一楼,101103204,刚到3楼便听到响彻楼道的哭闹声。“您好,有人在吗?我们来送菜。”只见一个30岁出头的男子急匆匆地打开门:“你好,警察同志,你们可来了,我家儿子奶粉快喝完了,我要出去给他买奶粉。”“等等等等,同志你别慌,现在是特殊时期,整栋楼都封闭了,只有送菜的时间段才允许打开。要不这样,我们送完菜就给你解决,我把号码留给你,有事你就联系我。”我知道,作为父母,任何情况都没有孩子的事重要;可我也知道,疫情当前,纪律绝对不能忘,但怎么才能做到周全?这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忙活了两个多小时,返回一楼天已经漆黑,护目镜因为呼吸早已蒙上了一层雾气,头发上的汗珠不停下滴,穿久了防护服也快喘不过气,不过好在今天的任务圆满结束,可301的奶粉仍是个问题。

  

  因为执勤我无法离开岗位,便让同事给孩子买来了几袋奶粉,可怎么送上去?盯着阳台望了半天,突然闪过一个主意。“您好,我是刚刚给你送菜的民警,奶粉买到了,你从家里放条绳子下来,我把奶粉给你系好,你拉上去!”虽然是个土办法,但这样做很快,因为孩子等不及。

  一根长长的绳子从阳台缓缓放下,我小心翼翼地系好,打了好几个结。我注视着奶粉渐渐被拉了上去,终于松了口气。

  “谢谢啦!谢谢民警同志啦!”就在我要转身离开时,楼上传来那男子的声音。我心头一热,一身的疲惫瞬间消失殆尽。(蚌埠市公安局蚌山分局黄庄派出所民警 王芮) 

  包河女警的“大家”和“小爱”

   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合肥市公安局包河分局271名女民警、女辅警用柔弱的肩膀、坚毅的性格,在疫情中逆行,成为这场战“疫”中散发着别样光芒的铿锵玫瑰。

  张翰林作为治安大队最年轻也是唯一的90后民警,她主动请缨,积极响应号召,担任疫情防控指挥部联络员,主动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我知道任务很艰巨,防控工作中一分一毫都不能出错。但作为大队最年轻的女民警,这种时候我必须上,事实证明这个担子我也扛下来了。”从过年到现在,张翰林一直驻点在分局疫情防控指挥部,没有休息一天。汇总每天工作开展情况,统筹各类核查数据,上报疫情最新动态……由她共统计发布的26期疫情防控专刊,被市公安局作为经验做法在各地推广。

  

  “女警男警有什么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要兼顾家庭,家庭中不能缺位。”几位女警对这个观点很是赞同。韩琳是包河分局户政中心的一名女警,户政中心业务繁忙,每日接待量达到三百多人次,办理线上及线下业务近500起。去年,韩琳刚刚调到户政中心,各类业务刚刚上手,还在不断摸索之中,此时她的女儿蕾蕾也正准备中考。“在我的印象里,妈妈对工作一直很认真,这几年她一直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蕾蕾说,“她对工作的态度遗传给我了,就是做一件事就要做好。”

  在蕾蕾的心中,妈妈是忙碌的,但她也会兼顾家庭。“上高中以后,为了我上学方便,妈妈就在学校附近租房子陪着我,自己上班却要花费更多的时候了。妈妈还会在休息的时候给我发各种各样的‘鸡汤’文章,虽然我嘴上说着烦人,其实心里很感动。”

  同是户政中心女警的袁悦在平衡家庭和工作方面更是深有感触。“我家是双警家庭,男警察忙起来几天不着家也很正常,我自然要照顾老人孩子多一点。女警要在工作与照顾家庭中不断地平衡,确实会折腾不少,但是少了折腾,生活就少了味道,也许经过奋斗、折腾,才能得到幸福。”

   

  在包河分局刑警一队担任女探员的马雅娜去年才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今年疫情期间,马雅娜值班,一连接到了好几个口罩诈骗的案子,小姑娘急得不行。“疫情当前,全国人民都在齐心协力抗击疫情,这些人还趁火打劫,太可恶了!”疫情期间,马雅娜也一直和探组的男同事们奔赴在侦破案件的一线上。

  

  “从帮助群众中最能感受到奋斗的幸福。”刑警一队的“大内总管”钱玮郡看着后辈这样说道。在队里,大家总是亲切地喊她钱姐,都说钱姐的微笑是最有感染力的,面对群众时钱姐总是春风化雨般地温暖贴心。这次疫情来势汹汹,钱姐便想起了辖区的困难群众,第一时间带着米和油去到了平日里帮扶对象的家里。前几天全省血库告急,分局号召大家积极献血,钱姐也是立马挽起袖子,排在了献血车前的第一个。

  

  刑警大队的陈海东从警也已经20多年了,17年前就是刑警的她冲在一线抗击“非典”,17年后,她义无反顾再战疫情。25日那天下午3点至晚上9点,她和战友们一直坚守在高速路口执勤,协助医务人员测量车内乘客的体温,一刻不敢松懈。晚上7时许,陈海东在对一辆大货车进行体温测量后,司机师傅拿出了成箱的水果黄瓜放在地下,随后立刻驱车向前消失在夜幕中。货车司机的举动,温暖着冬日夜里防疫一线的陈海东同志和战友们,她说,正是这样的人和事,才让我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警察梦,才让我觉得始终有干劲儿……

  越是风雨如磐,越是暗香幽远,在警察这个充满阳刚之气的队伍里,正是她们的耐心细致,坚韧温情,勇敢率真,如一层层发亮的光,守护着她们的“大家”和“小爱”,让每一个抗击疫情的日子都充满暖意。(汪佳影)

  警花有志气疫“半边天”

  “疫情关键时期,尽量不出门,出门戴口罩,不要扎堆聊天,不要聚集打牌…… ”这样的话,宿松县破凉镇新耕村“防聚集”巡逻队队长邓春花每天都要重复地说上数百遍。

  

  邓春花是宿松县公安局警务保障室副主任,从220日起,她和7名女同事分别下沉到农村疫情防控一线,担任驻村“防聚集”巡逻队队长,带领当地党员、村干部、志愿者和民兵开展“防聚集”巡逻工作。宣传防疫政策和知识,检查、劝返外地车辆和人员,驱散扎堆聊天、娱乐人员,化解涉疫矛盾纠纷,救助群众等是她们的工作职责。

  “她工作责任心非常强,说话接地气,有耐心,乐于帮助群众,现在村民都听她的,聚集打牌的现象越来越少。”破凉镇党委委员齐长康对邓春花赞赏有加。“每天走这么远巡逻不累吗?怎么不开车?”“这里的村庄都比较集中,我觉得徒步巡逻更适合,而且利于我们开展工作。”邓春花说。自开展“防聚集”巡逻以来,她每天都坚持上午下午两次巡逻,每天都要跑20多个村民小组,行程达十几公里,但她从不言累。为了一心一意做好疫情防控巡逻工作,下村之前,她将92岁的老母托付给85岁的婆婆照料。

  

  80后民警王婧婧,是破凉镇车河村“防聚集”巡逻队队长。在一次巡逻中,有个老人拦住了她,向她求助,说因为疫情防控他去不了破凉街,想请她帮助去派出所看看他孙子的身份证来了没有。她立即答应下来。当天下午就帮老人拿到了身份证,并登门送给老人。驻村巡逻以来,她共为当地村民送身份证20人次。

  疫情发生后,孚玉派出所、佐坝派出所在户籍服务大厅门口专门设立了体温检测点,配备了消毒液、体温检测仪、口罩等防疫器材,安排人员每天负责给前来办事的群众进行消毒防疫、测量体温和信息登记,同时又给办理身份证的人员免费照相。

  

  自正月初二以来,孚玉派出所户籍女警梅娇、佐坝派出所90后户籍协管员尹晚霞仍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其间没休息一天。梅娇说,疫情期间,到派出所办理身份证、婚嫁迁移证明和给新生婴儿登记户口的人特别多,有时一天要接待群众100多个,接受群众咨询,给群众办理业务,每天她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一个多月下来,嘴皮子都磨破了。

  尹晚霞说,每天上午10点左右,是她们最忙碌的时候,逐个进行消毒防疫、体温检测和信息登记,遇到办身份证的,还要去给其照相;有时忙到吃中饭时,还有人没办完,她和同事便放弃吃中午饭继续办理,最多时她一天要给80多个人消毒防疫、体温检测和信息登记,给40多个人照相。

  

  甘姣龙是宿松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车管所副所长,也是疫情期间车管所服务窗口最忙碌的女警之一。给办事群众消毒防疫、测量体温和信息登记,接受办事群众咨询,疏导办事群众在保持一定距离下,有序办理业务……这些都是她自226日以来每天的工作常态。为了做好服务工作,甘姣龙每天忙前忙后,扮演着宣传员、服务员、保洁员、安全员等角色,让每一个前来办事的群众,都能感受到车管窗口服务的安全、周到和贴心服务。

  “我的快递到了,小区大门封住了拿不了”“我要急着去火车站现在找不了车子”“我家小孩子发病了,120救护车一时来不了”“请问哪些车子能到宿松”“请问从哪里可以去九江”……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宿松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每天都要接到100余起涉及群众举报、求助、咨询等方面的报警电话。

  

  从大年三十至今,负责下达指挥、调度等工作指令的情报大队大队长袁章莲一直坚守在110接处警大厅,要求大家对接到的每一起涉疫警情都毫不含糊,认真分析,细心研判,做到精确下达指令。对涉及其他部门的警情,她及时协调相关部门予以妥善处置。

  222日上午,一家三口因未出具疫情防控相关材料,下不了沪渝高速,但又回不了原出发地,被滞留在高速上。这家人在高速上又渴又饿。无奈之下,向110求助。袁章莲立即指令在高速卡口执勤的交警大队六中队民警予以救助。民警为这家人送来热水热饭,以及其他食品。同时,袁章莲积极联系县指挥部、户籍地乡镇,为其出具疫情防控相关材料。

  220日下午,指挥中心接到长铺镇一村民报警,称其父亲突发疾病,120救护车都忙,现联系不到救护车。救人要紧。曹园立即电话联系县城各大医院,同时指令辖区派出所积极提供帮助。后来,该患者在辖区派出所的帮助下,被先送往当地卫生院治疗,后被120接到县医院救治。

  据了解,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指挥中心全体工作人员都没休息一天,接警员王珍已怀孕8个月仍坚守岗位,从正月初二至今共接到报警4278起,通过规范、高效、精确下达处置指令,让每一起涉疫警情都“迎刃而解”,特别是让那些突发性、复杂性的涉疫警情,也都一个个“化险为夷”,无一起群体性、民转刑事件发生。(孙春旺) 

  张洁雪:当好社区的“防疫门神”

  一个电话,刚刚完成春节“禁放”任务的张洁雪就被叫回了派出所里,两个年幼的孩子还没来得及跟妈妈告别,就听见了汽车发动的声音。张洁雪今年35岁,是淮北市公安局杜集分局高岳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自春节以来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兢兢业业当好“防疫门神”。

  

  自从高岳派出所辖区出现确诊和疑似病例后,疫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了,张洁雪负责望湖新城和东庄安置房卡点,她要一刻不停地与社区人员对接,核实卡点信息,勘验物资,查找漏洞,登记出入人员信息。碰到雨雪天气,为了不让剖腹产的刀口发痒,缓解腰酸,她经常在身上贴满暖宝宝,毛衣、袄胆、棉袄、外套一件件往身上套,远远望去活脱脱的一个雪球。同事开玩笑地说:“轻轻戳你一下,你就可以滚去执勤点了,又快又方便。”大家相视而笑,笑声里充满了关爱与苦涩。

   “我不怕死,我要出去,看谁敢拦我!”28日,正在执勤点维持秩序的张洁雪,听到身后传来一阵喧闹,连忙转身,就看到一位拄着拐棍的老大爷,正哆哆嗦嗦地向门口走来。她一边从执勤点拉过一把椅子,一边高声喊道:“老爷子,来,快坐下歇歇,有什么问题,我来解决!”“平时儿子、孙子都在外地打工,一年就见这一回,今年打电话给我说有什么病毒不能来了,他们怕死我不怕死,他们不来我去找他们,我要去看看我的重孙子!”老大爷气愤地用拐杖敲着地说。

  张洁雪一边安排人员联系大爷的家人,一边耐心地向老大爷解释说明疫情的严重性,通过耐心的讲解和劝慰,终于得到了老大爷的理解,送走了老大爷,声音嘶哑的张洁雪,转身又投入到新一轮的执勤。

  217日晚,正在执勤点询问登记的张洁雪被一阵刺眼的车灯晃了神,顷刻之间,车已急刹在眼前。“我父亲冠心病犯了,快开门我要进去!”一阵急促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张洁雪连忙询问,原来是住在这个小区的一个老人冠心病犯了,子女要接老人去医院。张洁雪给来人全身全车消毒,并帮忙拨打了120,一起把老人送到了医院,最终老人转危为安。

  都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在亲人的谈笑中,她这件“小棉袄”不仅不贴心暖和,还四面漏风。张洁雪的母亲早逝,自己又远嫁外地,照顾父亲的重担就落在了弟弟的肩上。“姐,爸做手术现在还没出来,爸说你工作忙,不让我告诉你。”“什么?你怎么不早说?等我……”今年1月的一天,张洁雪完成一天的工作正准备下班时,接到了弟弟的电话,她急忙跑到所长办公室请假,冒着风雪连夜驱车赶往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一进门,看到父亲面色蜡黄地躺在病床上,她不禁泪流满面,仿佛又回到那个十年前母亲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她知道,自己亏欠家人的太多了。

  

  每天在执勤点接触不同的人员,为了不给女儿带来风险,执勤回来,张洁雪都拿酒精把自己全身上下消毒一遍,又在院子里,像拨洋葱一样一层层地脱掉外套、棉袄、袄胆,紧接着哆哆嗦嗦地跑到水龙头洗手,连指甲缝都不放过。

  “妈妈,你手凉,我来解。”每次看到女儿稚嫩的小手解着衣服,她连忙抱过女儿,只有此刻,母女俩才能一起静静地享受这份亲子时光。

  “我希望人们早一日走出家门呼吸新鲜的空气,孩子早一日摘下口罩奔向教室响起朗朗的读书声!” 张洁雪说。(杜公宣)



触屏版 | PC版

© 中国警察网